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生物疗效评价及方法学研讨会在我所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27 【字号: 浏览次数:
为促进血液代用品的研发和缺血缺氧疾病的治疗研究,集中国内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Hemolg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研究领域内的优势资源,对HBOCs基础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探讨行业共性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由全国血液工程创新制品与产业转化研究联盟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和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联合承办、联盟秘书处协办的“HBOCs生物疗效评价及方法学研讨会” 于12月14日至15日在我所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嘉馨研究员和“长江学者”、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教授刘良明教授联合主持。来自国内主要从事HBOCs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和产业机构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高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 
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就HBCOs疗效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14日的报告会中,刘良明教授以《血液代用品药效学评价动物模型及指标选择》为题作特邀报告。在报告中刘教授对HBOCs临床前疗效学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总体框架要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紧接着,输血研究所原所长杨成民教授也作了《HBOCs疗效评价应考虑几个问题》的特邀报告。在报告中,杨教授先就自身多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输血研究管理工作经历,并结合目前国际生物医药和输血医学理论学科发展的现状,现身说法地详细介绍了HBOCs研发的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随后,西北大学、输血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参会者均对各自单位有关HBOCs疗效和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专题汇报。
\


\
15日,在输血研究所杨成民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李涛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就HBOCs生物疗效的评价及其方法学、标准和动物模型等主题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并对HBOCs制品疗效研究中具体实验操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了HBOCs疗效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具体操作、动物来源的选取和饲养等问题。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内对HBOCs作为血液代用品和携氧药物在输血医学和其他缺血缺氧疾病治疗领域有效的总结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展望。这次会议由我所承办,也是国内研究领域的同仁们对我所血液代用品研究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与会各位专家的交流和指导,对我所的血液代用品研究工作今后的深入开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